close

3.jpg

文/ 蔡博琳物理治療師

拉提斯運動最初源自於德國運動家暨體能訓練師約瑟夫‧拉提斯(Joseph Pilates, 1883-1967)。此套運動最初用於訓練運動員與舞者,促進他們運動表現和受傷後的復原。隨著時間發展,拉提斯現今已普遍運用於一般大眾。根據不同程度的體能狀況,對應不同難易程度的動作訓練,拉提斯運動適用於每一個人。

乳癌術後運動pilates1.jpg

拉提斯運動最原始的名稱為「控制學(Contrology)」,顧名思義,其運動精神在於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,強調呼吸運氣、心神合一、全身整合。整套動作原則強調身體動作與呼吸的配合、核心啟動做功,以及整體動作的動態流暢性。拉提斯先生在自己的著作Pilates' Return to Life Through Contrology中說道:「控制學是身、心、靈的完全協調,透過控制學你首先需要刻意完全控制的自己肢體,接著藉由適當重複動作次數,你會漸漸在潛意識中獲得自然的韻律和協調性。」拉提斯先生並且於書中寫道,只要認真實踐此運動,「一週四次、連續三個月」,「你會發現你的身體越發近乎理想,並且伴隨著更新的心理活力和心靈強化。」

  乳癌術後運動pilates2.jpg

現今,不只運動相關專業人員,拉提斯也被廣泛拿來作為一般大眾的運動訓練選擇。而特別針對各種不同亞健康族群,例如肩頸痛、腰痛的民眾,甚至於婦女問題,例如孕婦或產後婦女,拉提斯亦有不同程度之助益。而眾多婦科疾患中,乳癌亦是大宗。常見的乳癌各種治療後遺症包含全身體能下降、肌肉流失、淋巴摘除或乳房切除術後肩關節疼痛無力與角度受限、心理憂鬱傾向等。常見的傳統復健方法包含全身肌肉適能訓練、有氧運動、肩關節活動運動與肌力訓練。然而現今也有數個研究,以乳癌病友為對象探討拉提斯運動的助益。20172018年初版的兩篇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,整理比較拉提斯運動相較於從事簡單居家運動或沒有從事任何運動,對乳癌病友在不同面相上的效益。研究中讓拉提斯組的實驗參與者每週做三次拉提斯運動,每次約4560分鐘。分析結果發現,連續經過八至十二週後,拉提斯組個案的心肺耐力、肌肉適能、體脂肪降低量、患側上肢疼痛改善與動作功能,以及憂鬱指數(Beck Depression Index),皆明顯較另一組佳,但在肩關節動作角度與生活品質方面則持平。

結論,拉提斯運動對於乳癌病友來說,不僅可以拿來作為生病後促進體能及患側上肢恢復的運動,同時也能改善負面心理情緒,可說是宜身宜心的一套運動喔。

 

資料來源:

  1. Pilates, J. and Robbins, J. (2011). Pilates' return to life through contrology. Presentation Dynamics.
  2. Espíndula, R. C., Nadas, G. B., Rosa, M. I. D., Foster, C., Araújo, F. C. D., & Grande, A. J. (2017). Pilates for breast cancer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 Revista da Associação Médica Brasileira63(11), 1006-1012.
  3. Pinto-Carral, A., Molina, A. J., de Pedro, A., & Ayan, C. (2018). Pilates fo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 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.
arrow
arrow

    breastfeeding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