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210-214九州_4533.jpg

文/ 施晴云 物理治療師

 

淺略的分享一下我在母乳學會課程整理出的相關討論。

1. 目前小兒醫學會建議哺乳時媽媽可以不用特別禁止吃某類食物,因為還是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證明這樣會造成寶寶容易過敏。

2. 請媽咪均衡飲食,不需要特別禁止吃某類食物或是大量攝取某種食物!!(其實從孕期就要開始了,母乳中許多營養從孕期就開始累積囉!),其實有些海鮮類反而富含有DHA、維生素DE等等可以降低部分過敏的風險(但注意不是要媽咪大量吃,我們依然可以從各種不同的食物去攝取)

3. 甚至有小兒腸胃科醫師認為,提早接觸少量過敏原,可提高寶寶的免疫耐受性(但注意就是不要大量吃喔!!!!)

 

如何判斷寶寶吃了母乳過敏

(以下內容大多截自國民健康署孕產婦關懷中心)

(參考資料:國民健康署網站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出版)

 

→建議媽媽維持平常的進食型態(包括進食種類、量及次數)

→不要刻意吃大量的特定食物(如:把牛奶當開水喝)

→寶寶可能對媽媽食物中一些蛋白質過敏。牛奶、豆、蛋及奶製品、麥、玉米、花生及堅果都可以造成過敏;其他還有海鮮類、巧克力、可樂、柑橘類等

→寶寶也可能在出生時喝過一兩餐配方奶,就產生對牛奶蛋白質的過敏。

 

判斷寶寶食物過敏的方式

寶寶哭鬧的原因很多,您需排先除其他導致寶寶哭鬧的原因,其中有一項是對媽媽進食的食物過敏,但通常會有其他表現。通常在媽媽吃入某種特別的食物的30分鐘到24小時內寶寶會有反應,包括:

•無法解釋,即使增加餵奶次數也無法安撫的長時間哭鬧。

•解血便、腹瀉。

•濕疹、風疹塊(蕁麻疹)、紅疹。

•咳嗽、喘鳴、鼻塞。

•眼睛紅或癢。

 

寶寶對媽媽食物過敏的處理方式

唯一的方式就是媽媽暫停進食該種食物。

1. 如果媽媽第一次吃這種食物引起寶寶的反應,通常在停掉食物的24小時之後(一次停一種,不要全停),寶寶的症狀就會改善。

2. 若是平常就在吃的食物,暫停該食物23週後,寶寶症狀改善。

 

如果寶寶症狀改善,但是隔一段時間,當媽媽再進食相同食物,寶寶又出現相同的症狀時,才比較確定可能是對媽媽進食的食物產生反應。

 

建議媽媽可以作一份食物紀錄的日誌,詳實紀錄食物的項目和食用的時間,以及寶寶出現的症狀與出現的時間,作為推測食物過敏原的參考。

 

牛奶及奶製品是我們最常看到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,有的寶寶只要媽媽不喝牛奶3-4週後,症狀就明顯改善。

有些對牛奶蛋白高度過敏的寶寶,媽媽可能要避免所有奶製品的食物。此時媽媽應注意鈣質的攝取。

有時少量的攝取(如優格、起司)及輪流的食譜(多種食物輪流間隔一段時間再吃)也可以減輕寶寶的症狀,且避免媽媽飲食上過度的限制。

 

通常比較容易引起寶寶症狀的食物隔長一點時間再吃比較好。

 

結論:要防的東西太多了,媽媽還是放寬心適量多樣性的吃吧。只要不過量,跑到乳汁的量根本微乎其微哦,媽咪就是寶寶的試吃員和過濾器,吃多樣性的食物,寶寶未來對其他食物的接受度也較高喔!!

 

PS. 許多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到目前為止仍不清楚,亦或是很複雜,甚至每個個體的差異性都很大,所以很多醫師在臨床上也都是建議先試試看哦!(表示無法用做檢查的方式把所有的過敏原找出來)

arrow
arrow

    breastfeeding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